传统企业转型电商,重利润、重销量、重品牌,选哪个?!

信息来源:司马跨境发布时间:2018-09-03

代运营视角:电商联合运营模式——传统工厂转型的高效方法


中山亚马逊培训.jpeg



传统工厂的现状及出路: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自古以来,理财之道不外乎开源节流,但一味缩减规模和成本,而不去顺应市场的改变,只会将自己陷入“消极被动”的处境。特别是对上下游产业链结合紧密不能转移到劳动力更廉价的地方开厂,同时面临材料、人力管理各项成本又吃不住的工厂,节流之法已经走到尽头了!

而另一种“开源”则是一种更为宽容和灵活的方式,要么你就打造产品差异性,增加每卖出一个产品的利润;要么你就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建立自主品牌去获得更多品牌溢价。对此,传统工厂建立自主品牌也是目前中国产品“出海”的一个趋势:“在世界电商贸易的舞台,夺回中国品牌的定价权,让中国产品参与到市场化的竞争!”而这一点也与跨境电商卖家未来的品牌战略不谋而合,因此传统工厂转型做跨境电商,就是一种“开源”的最好方式。

转型电商的自我抉择:靠自己还是找代运营?

      按理说,传统工厂转型做跨境电商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转变。如果把整条跨境电商贸易拆解为“生产——外贸——零售”三个环节,制造商应该对前两个环节都熟知,唯独零售阶段比较陌生。但是也由于对电商模式的不了解,绝大部分的工厂老板的思路是比较不能接受其前期投入,包括资金流转、物流选择和备货方式,他们被固有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不敢前期投入太多,失败风险大,尽管有传统工厂转型成功的案例,但还只是少数。若不想耗费太多心力,承担太多转型压力,其实选择电商联合运营模式或是一个较稳妥的方式。这种电商联合运营模式和代运营还是有所差别的,联合运营需要工厂的非常密切的配合,从新品开发、产品质量把控到销售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们相当于工厂的一个电商部门,而工厂就是我们一个产品研发及生产部门”,工厂也成功转换ODM/OEM的角色,进入终端市场去获得议价权。而代运营则是花少量的资金,将自己的产品,品牌交给专业的人去运营,不过这种代运营的公司会有一定的风险,要寻找一些比较靠谱的,有长时间做电商的,做跨境的的电子商务公司就类似于——司马跨境、华欣世纪这种比较靠谱的公司!如果真的想要靠自己,首先一定要去了解跨境的基本知识,然后再去专业的亚马逊培训机构提升自我,再慢慢的一步一步做起!(但自己做所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而金钱方面则跟代运营差不多)


      但是传统工厂转型跨境电商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一定时间沉淀和磨合。工厂要将产品开发、生产整个周期加快,去适应电商的运营节奏,及时应对市场需求改进产品,甚至研发一些新品,经过磨合之后才能形成相对成熟的销售模式。一般第一年投入很多,也看不见成效,第二年可能会慢慢好转,但要看工厂老板是否耐得住性子继续投入精力。而且最终转型效益还要看工厂的产品线、工厂的实力和团队能力,总之转型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一步步稳步推进。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对电商理解的程度不同,工厂老板的态度不同,将其大致分为三类:

短期回报型;这类工厂老板要求每卖出一个产品就要看到利润的产生,纯粹为了赚快钱。为了保证老板收益,只能把价格抬高,而不追求销量的方式去运营;

长期逐量型;这部分老板要求尽量出单,一定要看到销量明显上升,这种只能以提高订单的方式,或是低价或是选择促销等方式;

打造品牌型;这类卖家是以长期打造品牌的思路做电商,因此不在意投入和短期回报,但要看到在切实地在推进品牌发展,且在来年能够产生一定效益,比如产品排名上升,或是品牌知名度提升。

第三种是认为沟通最顺畅,也是传统工厂转型跨境电商最为契合的思路。一般这种联合运营模式会和工厂长期绑定,利益共存。

什么样的工厂适合转型?市场、品类又如何选择?

       现在仍然有很多工厂在逐渐消失,其实转型没有所谓成功不成功,当踏出这一步,转便转了,没转过来便也被淘汰了!对于什么样的工厂比较具有转型优势,总结如下:自主研发能力,且不单单依靠一两个大客户生存的工厂,对市场具有敏锐洞察力,能够适应市场的高节奏,提高供应链配合的能力。对于市场的选择,有的工厂会选择从自己熟悉的主流市场开始做,有经验且了解市场;也有工厂老板认为选择熟悉市场会不会影响手头大客户的订单。在产品方面,那些单价高、复购率较高,有鲜明的特色且符合西方人生活习惯的大部分产品还是适合电商销售的。但是要考虑物流的成本

另外,作为大型跨境运营公司---司马跨境不建议一开始就去开发适合电商销售的产品线,因为这样投入非常大,还有可能收效甚微。建议可以将品牌打出一定知名度以后,根据销售数据再对产品做差异化调整,等一切熟门熟路了,再说根据市场喜好开发新产品,甚至是跨品类的产品也可以尝试。


我想咨询
我想咨询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