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去一降一补”

发布日期:2017-05-27    文章编辑:新华视点    标签: 国家政策

  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有的供给侧改革可能做不了,需要等中央将顶层制度设计好后才能在本地贯彻落实,但供给管理则完全可以在本地进行。做好供给管理,一方面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进行,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特点进行大胆探索。


主图.jpg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2016年如何做好供给管理作了非常明确的部署,具体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各级地方政府要分别在这五个方面做好供给管理工作,同时不能忽视了“去超建”。

  第一,“去产能”,即淘汰实体经济的落后过剩产能。<>

  产能过剩是各地存在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重化工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比重较高的地区情况更为严重。产能过剩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障碍,必须尽快通过供给管理予以解决。

  去产能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尊重市场,由企业通过自行淘汰、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主动去产能;二是分类处置,避免“一刀切”,鼓励探索多种模式;三是标准处置,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安全标准等去产能;四是依法处置,即按规则、按程序处置不良资产,尽可能避免后遗症;五是稳妥推进,制定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配套政策,做好职工安置等工作;六是淘汰僵尸,做好淘汰或重组僵尸企业工作,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七是培育接续,关键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附加值较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

  第二,“去库存”,即减少房地产行业的库存。<>

  十多年来各地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形成了供过于求局面,既带来了高房价问题,也带来了高库存问题。高库存已成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房地产还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等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处理。

  房地产去库存要注意几点:一是要发挥企业在去库存中的主导作用,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减少新的无效供给,作为去库存的重要手段;二是要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购房,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扩大房地产有效需求;三是要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预售制度等解决房地产发展的深层问题;四是要认识到房地产去库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做好打持久战准备,有一部分房地产库存因成本代价太高是不可能去掉的,不能不顾代价强行去掉;五是要认识到去库存只是房地产去泡沫的过渡性手段,房地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去泡沫来实现。

  第三,“去杠杆”,即降低政府的负债水平。<>

  多年来,许多地方在追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债务负担日益加重,积累了很高的杠杆率。有的地方负债占GDP的比重早就超过了200%,由此带来了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因此,有必要采取去杠杆等措施,尽可能地把风险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

  去杠杆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摸清家底,了解本地真实的杠杆率;二是要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增量;三是要加强全方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四是建立“银政企”合作机制,三方定期进行沟通与协调;五是以可控方法和节奏主动释放一些债务风险,淘汰或重组僵尸企业,避免风险的累积;六是要依法处置信用违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七是要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防范“道德风险”;八是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

  第四,“降成本”,即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

  当前实体经济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受到市场需求缩小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两面夹击”,导致很多企业效益下降,甚至一部分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财务成本、电力成本和物流成本等,为企业赢得发展空间。

  降成本需要从两个方面使力。一方面,要通过改革降低成本。如通过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等,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坚决打击向企业吃拿卡要的违规腐败行为,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财政制度改革和税费制度改革等,降低企业的税费成本;通过金融制度改革等,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通过电力体制改革等,降低企业的电力成本;通过流通体制改革和路桥收费制度改革等,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寻找低成本要素新来源等,为实体经济企业开拓消化高成本的“蓝海”。如支持企业加大对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组织针对产业升级的人才和技术工人培训;建立产业升级项目数据库,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加快“走出去”步伐,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开拓国际低成本的要素新来源等。

  第五,“补短板”,即在一些被忽视或滞后领域增加有效供给。<>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补短板”内容包括生态建设、精准扶贫、培育发展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发展等。增加有效供给,即增加有市场需求、符合消费结构升级方向以及能够产生合理回报的供给。

  补短板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要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等。当前,重点要补好生态短板和农村贫困短板工作。补好生态短板,要通过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来实现,如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资源能源价格改革等,减少和抑制垄断,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推进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资源保护主体和责任,避免“公地悲剧”,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通过环境制度改革,明确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主体和责任,划定生态红线,遏制环境污染恶化趋势等。补好农村贫困短板,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

  最后,“去超建”,即减少基础设施领域的超前、超标、超大、超量建设。<>

  “去超建”是笔者提出的新概念,是针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来说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超前建设、超标建设、超大建设、超量建设等问题,需要通过“去超建”,使其回归正常发展的轨道。

  去超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高度重视去超建工作,将它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协同推进;二是要分类去超建,区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基础设施超建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三是从根源入手去超建,通过推进政府管理制度、干部考核制度改革等来釜底抽薪;四是要处理好去超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人员安置、债务兑付等问题;五是要将去超建与优化基础设施结构相结合,加减乘除并举,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

  定调2016:“三去一降一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6年中国经济的五大重点任务,其中把去产能放在突出地位,这意味着政府主动地去解决中上游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及所带来的相应的社会影响。从政策层面而言,不仅仅要刺激短期需求和中长期需求,同时还要进行供给侧的改革,两方面同时协调并进,才能更好地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下文将对2016年我国经济的五大主要任务进行详细剖析与探讨。

   夏天然(华创证券宏观助理分析师)

  主要观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定调了2016年的经济。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关注:

  “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重点任务中,去产能摆在突出位置,意味着政策面向过剩产能的主动“宣战”。当前中上游的过剩产能已经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亟需用短期化解产能的阵痛来换取中长期经济结构改善,过低的产能利用率、去产能型持续通缩、从价税收的大幅降低、过剩产能企业的债务风险等问题难以为继。我们预计2016年,会在“多兼并重组”的市场引导之下,政府出台相关详细配套措施促进去产能步入实质阶段。我们预期通过一系列供给改革,过剩产能有望实现在两年内出清。事实上政府主导下的结构性产能过剩2-3年内出清在日本70年代已有成功案例。

  政策面上,刺激短期需求和中长期结构改革同样重要。供给侧改革固然能带来经济中长期结构改善,但需求端的托底仍重要。一方面,来自“两个翻番”的6.5%底线约束,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信心需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引导预期。而适度需求管理和加强供给改革的交集指向的正是2016年的中国财政政策,我们认为2016年积极财政政策困局的化解,重要的可选路径在于赤字率进一步扩大至3%,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以及财政支出的精准发力。

  在供给面改革的微观层面,还需要扩大有效供给,补现代农业、新兴产业、高品质产品、人力资本的短板;同时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实质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减少政府不当干预。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去产能的中后期,我们提示关注各类风险,特别是地方债务风险、各类信用风险,相伴之下社会信用息差上行的概率正逐步加大。

  上周电力煤耗继续上涨,工业品指数延续了前一周的反弹;钢价指数在前一周的首次上涨后继续回升,但需求仍未改善,预计后期将维持震荡;房地产成交面积环比大幅上涨,创5年新高;上周猪价小幅上涨,需求的趋势性好转和生猪产能恢复缓慢将继续带动猪价上行。

  报告正文<>

  一.地产成交创5年新高,去库存政策近期将出台<>

  上周房地产成交面积环比大幅上涨,截至上周四,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97.6万平方米,环比上涨20.2%。一、二、三线城市成交面积均大幅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29.9%、20.4%、11.0%,同比涨幅分别为4.1%、24.6%、6.1%。上周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创近5年新高,年底成交热情高涨。但每年年底均为房地产成交旺季,年初至春节期间成交则会显著下滑。近期房价数据也与房地产成交面积数据一同好转回升,但三线城市房价依然不乐观。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会议上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并明确提出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来扩大有效需求。在上周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配套改革也被重点提及,期待相关的购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出台。

  二.电力耗煤环比上涨,工业指数反弹延续<>

  上周电力耗煤继续上涨,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61.8万吨,环比上涨4.4%。南华工业品指数继续企稳上涨,上周指数收于1142.8,环比上涨1.8%。上周钢价继续回升,钢价指数收于71.8点,环比上涨2.3%,连续第2周上涨,此前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上周螺纹钢期货价格环比上涨2.0%,粗钢价格环比上涨2.0%,二者均连续3周上涨。国产铁矿石价格环比下跌1.6%,跌幅有所收窄;进口铁矿石价格环比上涨2.6%,涨幅扩大。在期货市场走强的带动下,市场信心转好,上周钢材现货市场也出现反弹。钢价已经连续2周上涨,主要与钢厂减产、库存偏少有关,钢材需求仍未明显改善。

  三.猪价小幅上涨,蔬菜价格首现下跌<>

  上周五,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收于202.0,环比小幅下跌0.4%;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收于203.2,环比小幅下跌0.3%。从细项数据看,猪价再次上涨,环比上涨0.2%;牛羊肉价格也止跌回升,环比分别上涨0.5%、0.4%。蔬菜价格涨幅已经连续一个月收窄,上周蔬菜价格首次出现下跌,环比下跌0.3%;水果价格环比上涨0.8%。经过近期抛售后,生猪出栏平稳,供需均较为稳定,猪价也小幅波动。但后期需求趋势性上涨,生猪产能恢复缓慢,猪价上涨概率较大。

  上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再次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补齐农村这块短板。会议还强调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农产品质量;支持规模经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对农产品消费的第一要求已经从量向质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对农业供给侧的改革不仅是简单降低过剩农产品的供给,更是通过提高品质来控制数量。同时,农林牧渔结合、三产融合、农业信息化和标准化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促进三产融合的相关指导政策有望在近期出台。

  四.铜铝价格大幅上涨,油价反弹难持续<>

  截至上周五,LME现货铜价收于4665.50美元,环比上涨2.5%;LME现货铝价收于1541.00美元,环比上涨4.0%。上周铜价在周初快速上涨,但随后出现震荡回落,全周依然大幅收涨。本月初,国内10 家铜冶炼企业联合发布倡议书,表示将在2016 年削减铜产量35 万吨,约占中国今年总产量的8.75%。其他有色行业也出现抱团取暖的现象,锌企、镍企、铝企等纷纷联合宣布减产。中国企业引领大宗商品市场开启了去产能的新周期。美联储加息靴子也已经正式落地,此前几次美国的加息周期中,铜价均表现为上涨,且短期内美元的回落也支撑了大宗商品的价格。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需求不足是此次美联储加息与前一次加息时较大的区别,美元也会逐渐恢复上涨,基本面并不支持铜价大幅上涨。铜铝等有色商品仅有阶段性机会,短期价格或将继续震荡上涨,但中长期前景仍不乐观。

  上周原油价格涨幅较大,截至上周四,WTI原油期货收报每桶38.10美元,环比大涨9.0%;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报每桶37.89美元,环比上涨2.2%。上周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报告,美国一周原油库存骤降588万桶,至4.8478亿桶,预估为增加110万桶。原油钻井平台也大幅减少。另外,上周美元继续下跌,也对原油价格形成支撑。上周WTI原油涨幅较大,而布伦特原油涨幅较小,导致二者期货价格出现了多年来首次价格倒挂。可能得益于美国对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但上周伊朗总统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制裁可能在一个月内解除,伊拉克计划再增加原油产量,OPEC也放宽了产油限制,国际原油供给仍十分充足,油价的反弹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五.公开市场净投放,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跌<>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进行2次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2.25%,同时有2笔7天期逆回购到期,全周净投放资金300亿元。上周五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1收于1.9517%,环比上涨11bp,连续第2周上涨,且涨幅扩大;R007收于2.4918%,环比上涨4bp。上周国债收益率整体继续下行,1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2.2946%,环比下跌7bp;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8bp,收于2.6565%;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3bp,收于2.8061%。近期央行公开市投放力度有所提高,但年底已至,短期资金需求较大,市场对央行更进一步“放水”的预期也逐渐升温。近期国债收益率下行速度较快,可能已经过度反应了降准的预期。

  上周财政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提到存量债务置换达到了降成本、腾资金、稳增长的初衷;并提示要警惕未来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一些过分举债或隐性举债的地方政府可能会出现事实上的“破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融资平台,报告也专门指出,“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融资”,未来城投债将逐渐与政府债务划清界限,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会进一步增加。

  六.美元指数震荡下行,人民币汇率上涨<>

  上周美元指数震荡下行,上周五收于97.8487点,环比下跌0.9%。欧元兑美元收于1.0973,环比上涨107bp。上周美国公布了多个经济数据: 11月个人收入环比上涨0.3%,好于预期的0.2%;11月耐用品订单环比持平,也好于预期的下跌0.6%;11月新屋销售环比增长4.3%,好于预期的2%;12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6,好于预期的92。一系列数据均显示美国经济向好,但这并没有提振美元,美元指数从周初开始下跌,小幅反弹后跌破98点关口。美元指数近期的一轮快速上涨始于10月议息会议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发表鹰派讲话,11月初在“亮瞎眼”的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再次快速拉升,一举突破了98的点位。目前美元指数已经接近11月初的水平,美元的下跌是加息靴子落地后的正常表现,短期内美元仍有下跌空间,下一次加息后可能会再次上涨。

  上周五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报收6.4763,环比下跌52bp;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报收6.5423,环比下跌166bp;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差为660bp。上周人民币汇率上涨,主要受益于美元的下跌,且圣诞假期到来,市场流动性明显减少,外资行休假使购汇减少,而中资行仍有结汇,进一步推升人民币。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推出后,人民币“脱钩”美元已较为明晰,但美元依然占人民币指数篮子中的较大比例,美元的变化依然会显著影响人民币的走势。短期内,美元兑人民币依然是市场的主要参考指标,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相对稳定依然是央行的重要目标,短期内人民币可能继续企稳,而明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依然有央行的“底牌”。

为您推荐相关资讯

我想咨询
我想咨询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