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厂老板觉醒了,他把国内代理经销商那一套,用TikTok搞全球接单放代理,这是要搞全球品牌的节奏

发布日期:2022-11-09    文章编辑:互联网    标签: 跨境热点

编者荐语: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订单,就自己创造订单,第5年小周期都有先驱者,每10年大周期都有创业者创造巨量财富,推动社会进步与民生福祉


国际抖音TikTok让中国工厂全球接单,做成品牌并招募全球代理经销商的大机会来临

古语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转全球品牌时。

既然疫情后的订单大减,为啥不自己去创造订单?


图片


众所周知,国际抖音TikTok的用户已经达到20亿,日活用户达到10亿,全世界76亿左右的人,除去中国与印度约30亿人,其余46亿人,按宏观数据边界,几乎每4.6个人中,就有一个在用TikTok,这一点,上一篇已经说过,这里重复一遍。


最近跟七八家与外国一线品牌做了10年以上代工的制造业工厂企业老板沟通,普遍都反映,这两三年,过去合作了近10年的客户下的订单,几乎腰斩,有的将过去10多年在中国生产的订单,几乎一半都放到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如越南、印尼等国家,有的品牌的市场本身就大幅度收缩,订单很少,有的宣布破产,还有一些款没有收到,各类情况都有,总的来说都没啥好事...


图片


这些工厂老板对做跨境电商如亚马逊、独立站等平台之类的客户,了解的也很少,并没有什么积累,国内的电商平台的客户也在不断收缩,甚至有的还没有很好的认识与理解这些平台运作与应该如何配合,连续亏损了近一年,整体呈现冰火两重天,不太清楚该怎样做了,很迷茫......等等情况。


而事物都有两面性,经过这个”大难“的洗礼,生存下来的工厂制造业企业家将会变得更顽强、理性、睿智且更有远见。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将牢牢扎根内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2300多年前先秦时期的孟老师说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900年前北宋时期的范老师说的。


图片


在企业界,真正理解与应用忧患意识与危机经营并且宣传出来的,都是大企业居多,如最微软的,“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日本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总结自己的经营理念为“危机经营”,华为任老爷子总结的《华为的冬天》,《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真正应用“危机感经营”的企业,在中国企业群体来说,应该是少数,或者说,外国的品牌与企业这方面做得好像更出色,就拿最近特斯拉的马斯克要收购推特这事情,前有漂亮国前总统特朗普的Facebook社交媒体账号被封禁(一个国家的总统的喉舌都被”资本“封了),气得特朗普自己投资整了个叫”真相社交“的平台(据报道要搞不下去了),也有亚马逊老板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马斯克收购推特(Twitter)这个事,个中原因定然极多,而背后必定有危机感与忧患意识驱动。

改开的高速发展,让很多人创造了很多财富,拿过去十多年的传统外贸行业来说,外国品牌给中国制造业工厂下订单,有的一下单就几十上百条货柜,几年的生产计划都被品牌方安排得明明白白了,用什么比例的材料,用怎样的包装材料标准、需要怎样用员工与对待员工等等等等,很多都讲得清清楚楚,这些个细节,相信工厂制造业老板更加清楚。


当然,接这些订单的利润额,工厂生产一般能赚多少钱,品牌方大致也是比较明白的。即使这样,这也让不少做外贸工厂制造业的老板,赚了大钱,早早的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一个红利,能岁月静好的吃了十多年,在勤恳用心经营的背后,也有运气与时代的红利,真正值得感谢国家与时代。


而疫情后的世界,规则几乎完成改变了,过去推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外贸,到现在说的新加驾马车“新投资、新消费、一带一路”,都加了一个“新”字,就好像现在以抖音、快手为主要代表的短视频兴趣电商平台,还有视频号、小红书、私域流量等,这些个都叫做“新媒体”,就连这个疫情的病毒,也叫全球“新”冠肺炎,该如何面向啥都带了一个“新”的世界?
没有订单,我为啥就自己创造订单?工厂制造业企业家如何上升一个维度,既然订单难接,不如我也去做一个细分品类的全球品牌?过去的路越走越窄,已经要走不通了,我咋不自己开一条新路?而面对啥都一个“新”的时代,要怎样做?怎样想?结合跟这些制造业工厂老板沟通过结果,作为工厂制造业老板,到底能否做细分类目的品牌去找全球代理商?如何让全世界各个国家,代理/经销/分销自己的品牌?以下的思考与步骤,供各位中小工厂制造业老板、创业者参考。


首先,这是第一步,有两个问题需要确立第一个问题是:如果只是按过去的方式,只是帮(大)品牌代工,已经是难以为继,而且最后的终局,可能是无路可走;第二个问题是:我想做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品牌应该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尤其是为国外品牌客户提供过多年代工生产的,回想一下,这些个国际(大)品牌是按怎样的产品标准与要求给自己的工厂下单要求的,产品标准、价格标准、安全标准、物流标准、交货期、违约要求、合同签订、认证要求,系统应用等,给自己下单的这个(国外)品牌方,是如何做品牌的,细细回想一下,想明白个四五成,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你现在想,自己如何云充当这个“品牌方”的角色了。


第二步、细心观察一下当前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大品牌,他们是怎样做的?其实,有些看着是中国的品牌,甚至曾经是国民品牌的,实际早已经是外国控股与收购的品牌,下面罗列几个常见的,准备开车,抓好扶稳,很抖的,准备好惊掉下巴(这个问题有些博主已经写得很好了...)。


编号
品牌图
品牌名字
品牌控制

1
   图片

中华牙膏

欧洲/联合利华

2
图片   

清风纸巾

印尼/金光集团

3
 图片    

金龙鱼

新加坡/丰益国际

4
 图片      

大宝SOD

美国/强生集团

5
  图片  

银露八宝粥

瑞士/雀巢集团

6
图片

徐福记

瑞士/雀巢集团

7
 图片  

哈尔滨啤酒

美国/比利时/百威

8
图片       

南孚电池

美国/吉利

9
 图片       

红牛

奥地利/红牛(这个有点复杂)

10
 图片   

飞鹤奶粉

美国/飞鹤国际

11
图片     

苏泊尔

法国/SEB塞博集团


类似上面的还有N多,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的品牌,大部分都是外资品牌或外资控股,而这些品牌,大多数都是中国的工厂制造生产加工,但品牌或品牌控制权却不是中国的,自然,品牌价值也不是中国的,如果有什么大的变化,这些品牌也有可能把订单制造生产转去别的国家,这一点,在疫情后的这几年,相信很多生产制造加工为主的工厂老板都有所体会了,而这些体会,估计也不想再有。


(这里插一段,与其说自己想去做一个世界品牌,不如说是外国很缺少源自中国的品牌,或是说外国消费者需要中国品牌,而不止只是中国制造,需要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中国设计,中国原创,时代呼唤中国的世界级品牌,我们说的国际抖音TikTok平台,就是源自中国的世界品牌)。


第三步:我做为工厂这么多年,对互联网电商、跨境电商、信息化、大数据、社交媒体、新媒体啥的也不怎么懂?我的品牌应该怎么做?没有什么概念等等情况。


图片


这里,我们沿用一下国家领导人和古人的观点,具体如下:
1.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习近平主席
2.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爷爷
3.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毛泽东主席
4.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班固—中古时期自媒体人。


首先、就是从实际出发。


做为多年的工厂制造业,一般来说,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擅长的产品类别、产品制造工艺,款式结构专利等之类的,可以先分析自身现在的产品系列当中,哪些品类与品比较有竞争优势,潜力优势产品的主要竞品有哪些?头部的有哪几家?腰部的有哪几家?分析这些竞品的核心优势与不足,一类类,一条条罗列出来,这里说的找出主要竞品,不是说要与人家竞争,跟这些行业领先竞争,这种傻事不是我们需要做的,而是要去找出竞品的劣势与短板,把竞品不足变成自己的优势,并放大自己的优势,做那些”大哥“满足不了的需要,或是创造新场景,满足客户与消费者的某个点的需求。


关于数据调研分析方面:结合自已掌握的行业产品信息、同行与市场情况,中国互联网电商有一个很好的大数据基本盘,聚焦到某些特定的细分品类,数据分析的难度还是很低的,把几个大的互联网电商平台数据的价格带、好评、差评扒一遍,如国内的1688、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微信、百度等,国外的阿里国际、亚马逊、Ebay、Facebook、Ins、google、TikTok等,同时还有不少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分析机构、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等,基本能把一个细分品类的存量大盘数据弄清楚个6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然后结合自己的行业经验,同时对接下来的国家发展、目的国(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人口文化、行业发展、同行竞品,发展趋势等多方面的趋势判断(这事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消费者需求判断,场景应用与场景痛点,而得出产品差异化的目标人群定位、价格带定位、用户心智定位、产品研发营销导向,做出这个总结,才是重要的事情,因为接下来的行动如何开展,是基于这个总结开展的。


其次、我作为多年工厂、平台辣么多,我应该从哪里开始?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国内抖音,抖音在国内多年,相信大部分工厂制造业老板都会有用抖音(如果还是没有用过抖音的,就下载玩一下),先从理解抖音的平台算法逻辑开始,不管是中国抖音还是国际抖音TikTok,利害之处是这种“货找人、产品找人、品牌找人、场景找人...”的算法匹配逻辑与短视频这种呈现方式,相对于以前的人找货、人找信息的逻辑,搜索引擎、搜索电商的“人找货、人找品牌”的前提是人得要先想到,然后再去搜索引擎、电商平台搜索这个模式来讲,抖音TikTok这种兴趣电商的算法,几乎是将搜索电商降维打击,这样讲也许并不为过,这个部分,以后有机会再讲。


作为产品制造的工厂,产品是在什么环境、场景等条件下使用或应用,产品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些情况,不夸张的说,有不少的细节,估计连品牌方都不懂,而这恰好是工厂的强项,真相只有工厂知道,这一点,作为产品生产制造厂商,是极大的优势,优势这玩意,也是一点点叠加的。
相比于过去的搜索互联网、搜索电商时代,只能有铺天盖地的打广告去寻找,因为只有这种选择,你只有先给出大量的保证金、广告费,然后慢慢等,当然,搜索时代也造就了一大批财富巨头。我们看电商平台龙头阿里集团的营收就能看出,专收广告费的阿里妈妈的营收,占比阿里绝对大头,这个俗称就是广告费,真正是:巴巴管事,妈妈管钱,各自领悟吧,或许很快就是过去式。


图片

 ▲图片来自满投财经 


图片

▲图片来自甲方财经


让我的货(品牌)、应用场景去找人而兴趣电商的抖音和抖音国际版TikTok的“货找人、产品找人、场景找人、品牌找人...”的逻辑,首先要做的是,把正确的场景较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正确的发布上去,平台帮你跑匹配,匹配附合你这个内容的对象,而不是先给出一大笔的“保证金”“年费”“广告费”给平台,如果表现的不错,可以考虑投广告,加大内容流量裂变数据层级,这一点,抖音跟抖音国际TikTok几乎是一样的。


这种模式,尤其是面向中小制造业,是个福音。因为中小企业多数没有办法一开始就整出千几百个W的预算,很小的投入也能去做,并不只是大企业的专属,无形中给工厂制造业创造了一条通过新媒体开拓全球市场去接单的品牌之路。


图片


▲中国抖音&国际抖音TikTok的算法逻辑


So结论是:工厂制造业全球接单,品牌找全球代理商经销商,从兴趣电商平台TikTok开始。


工厂全球接单、品牌全球代理经销,为何要从国际抖音TikTok开始?首先,TikTok就是中国抖音的外国版本,抖音大家都很熟悉了,国际抖音TikTok就是换了语言界面的抖音,短视频内容发送,剪辑换个语言发上去就行,有的场景性特别的企业,直接就将在抖音的中文视频丢上去,那个接粉丝与询盘留言数据也是多的吓人,并不一定是说,一定要英文主播,小语种主播,一大堆的前置要求,疫情下的制造业与工厂订单腰暂已经够难了,一些个一线城市的TikTok“高手”,开口就是海外外国主播直播分销啥的“全搞定”,开局百万...作为制造业工厂老板,估计普遍都是会一脸懵B的说“好腻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图片

▲随便放一个上去,制造业工厂朋友看看,这是广东佛山做瓷砖的


其次:国际抖音TikTok作为目前来自中国,并且是全球最领先的短视频兴趣电商平台,关于国际抖音TikTok用户数上面就说过了,TikTok领先到美国互联网巨头的Facebook、Google、微软、甲骨文、美国政客等等,都Hen不得要弄SI,字节跳动抗过了这一波巨大的爆击。要不做通过互联网电商做外国的生意,就只能用外国的搜索电商平台。也许有朋友要问了,为啥不先从FaceBook、Ins之类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始呢?如果对于工厂制造业来说,这些个平台,做不到丢几个短视频上去,就全世界来询盘;做不到丢几个短视频上去,不用多久就有几万粉丝。放眼全球平台,目前就只有国际抖音TikTok能这样。而FaceBook、Ins等平台,在通过TikTok这个平台取得一定的成果后,真正可以有条件启动TikTok全球找到第一个品牌代理经销商后,下一步倒是需要考虑的。


更重要的是,国际抖音TikTok目前内容很欠缺,还有不小的成长空间,入局占有赛道,占领细分类目粉丝与数据迅速增长,还有较大的机会,这一点我们看国内抖音,以前抖音做号还能迅速拉粉丝数据做转化,现在近100个W丢进去,可能也做不出啥成绩,因为抖音已经比较成熟了,竞争维度不一样了。而国际抖音TikTok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75种语言,20+亿海外用户,各种打法都可以研究,时间窗口已经大开,或者说,中国的制造业产业用打品牌这个打法进入TikTok,更是TikTok平台的需求。


一些亿级玩家的观点一个从国内电商退场,转型做东南亚电商的朋友说一个观点,我觉得也很在理,他说:作为工厂制造业来说,通过电商做海外市场,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小国家,做一个细分品类,努力做到市场占有率5%的产品,空间都很大,即使是将一双拖鞋做成品牌都可以,而且重要的是,做一些小国家的市场,资本也不会轻易进场“,更不要说,在这个国家找一个品牌代理或是品牌经销商等,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去想象并着手的。


图片


做品牌很难的?呃...难道不做品牌就容易了?


我们都会说,做品牌谁都想,很难做的呀!换个角度来说,难道不做品牌就容易了?做品牌这件事,说大很大,说小其实也很小,中国商业几十年,搞品牌的也有好些派系,有特劳特的定位系、叶茂中的冲突理论系、华与华的超级符号系等,相信这些品牌界的理论,对于大多数人和中小制造业厂老板来说,是会听得比较多,因为也比较容易听得懂,这玩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相应的本质与原则,拿本《故事会》讲个品牌小故事,努力保证成本领先、效率领先、或是微创新领先、或是我有的东西人家没有、都有的东西我的优势比较明显,总得有一项自己擅长的东西,而这一些,工厂制造业提炼一下,相信多数都能打得出来。不会那么容易被那些个天花龙凤的营销搞到眼花,品牌这事,个人认为是老板一把手工程,并不只是花点钱找人搞,自己不去管能行得通的,无可否认的是,做品牌是需要一定的资金,而并不是有资金就能做得出品牌,品牌背后的产品、品牌文化、价值观、理念定义等,这个是形而成上的问题,都可以自己去定义。兢兢业业干活的同时,还需要时机与运气。但可以不妨先有这个想法,迈出第一步。


最后说点感想


有个朋友说:他所在的城市以前是发展的非常好的,而近这10年,不少大企业搬走了,有些个上市公司也被别的城市的公司收购或控股了,有几个超大型的全球代工企业(类似富士康那种)也搬走了....突然感觉在这个城市发展没有希望了,而且孩子还小,如果还在这个城市呆下去,有种感觉是”自己的下一代都没戏“了的感觉。这些观点,作为同为叁拾以后的人,确实深有感触。而要改变这些情况,产业制造业的品牌化与全球品牌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同时,这个问题也好像做为一个工厂制造业,长期只靠别人提供订单,自己深入了解市场一线与零售的很少,一个行情有风吹草动,风险极大,这一波疫情,大部分人都体验到了。 


工厂制造业老板都动起来,努力争创成为外国的类目细分品牌,让外国的国家来代理与经销自己的品牌,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各个小镇的产业全球性的攻城略地大家也司空见惯,抛开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广东中山的灯饰五金产业不说、河北米庄的冥币产业、江苏连云港冠云县的情趣内衣产业、江苏泰兴黄桥镇的提琴产业等等很多都是卖遍全球,产业出海这件事,由来已久,而当下,正是时代呼唤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设计、中国原创的全球品牌时机。


一个城市里,有几个产业链深度闭环的产业带,同时还有几个世界级品牌,这个城市才会更有希望与发展潜力。年轻人与人才才更有意愿留在这个城市发展,这正是那些本身已经有产业链积累的产业带城市的最好时机。


为您推荐相关资讯

我想咨询
我想咨询
验 证 码: